中盾新闻

中盾特刊 | 邓雷:同舟挂云帆,沧海十五年

2024-09-06 09:27:14


2009年,我在海淀拿到律师执业证,同年,在东边的朝阳,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诞生。次年,在投资人的帮助下,我和两个小伙伴也成立了一家律所,我当主任,那时我们那个律所的规模,和中盾所应该是旗鼓相当,十几个人,含苞待放。彼时,中盾不识君,君不知中盾。

2012年,世界没有末日,我的律所主任生涯却黯然终结,机缘巧合之间,初遇三岁的中盾,他还很小,却活力四射,兼容并包。这一遇一守,即已十二年,所谓东大桥路初相遇,一见中盾即终身。

《司马相如列传》中说:“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十五个年头的律师,与十五周岁的律所,如果能演绎出这个年代足够稀缺的长相厮守,那忠诚的基点应在相互之间对“自由、包容及勤勉”的共识与执守。  在以十年为刻度的评价体系中,相对于个人,平台对价值观的坚守更为难得,而其坚守之所成,会对辗转其中的个人产生更大的正相关作用。我想,我应是那个典型的受益者。

中盾生涯的前几个年头,我沉迷在时代的浪尖中弄潮捕风,虽未刻意嫌弃,但行为间已将律师事业视作老古董。打官司有什么意思,古典老朽的经验主义重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举步维艰。发行一支基金,主导一笔投资,撮合一次收购,这才是律师界“二八定律”牢不可破的行业现状中,年轻律师的破圈之路。认知导向结果,在这种速食主义人生观中,以三心二意之势,迷失在时代的岔路中。暗夜中有火把,泥潭中有稻草,海浪中有灯塔,终究是中盾这个火把,点燃了我律师这把稻草,找回了法律这个灯塔。那些年,中盾就像一个家长,看着顽皮的孩子不务正业,笑一笑,尽情玩,玩够了,我等你回家。那个时候,我几乎不去律所,但是每次律所有集体活动,都会邀请我参加,而且每次都要我上台讲一讲,我跟大家讲“PE+上市公司”是怎么玩的,跟大家讲“资管新规来了,卖者尽责,买者自担”,跟大家讲“花2万块买个比特币,要么回报百倍,要么价值归零”…我成了律所讲台上的常客,无论老中盾人还是新中盾人,大多对我印象深刻,很多人成了挚友,也给我贴上了投融资与公司事务的律师标签。

36岁,南方人中具有历史属性的年龄,当我回归主业,心系法律,我陡然发现,10岁的中盾已成长为了一棵参天大树,他的执业人数、办公面积都增加了十倍,随之而来的,是他名声在外,强者云集。我不禁胆怯:在中盾的眼中,我还有光吗?中盾的怀抱,证明了我的多虑,中盾,把他的光都借给了我。中盾让我做第一届管委会主任;在每一次三百人大会上,让我纵情宣讲法律产品化;在我承做大量的前沿非标化法律业务时,给了充分的信任和无限的支持。我和我的团队,创收在直线上升,我养家不必糊口,我自信亦可自由。

时代的灯火忽明忽暗,岁月的长河兴衰轮回。经济大势下行,各行各业维艰,15岁的中盾却在逆势发展,500+的人数,5000+的面积,16家分所,借光而来的我们,又岂敢停止脚步?中盾对“自由和包容”的延展践行,引导了我更深的思考,有一种声音在喉梗间呐喊:我们不能拥抱更多的同行吗?我们不能为行业突围碰撞更多的思想吗?如果是市场化和企业家精神造就了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能以自己新的姿态去纾困市场化和企业家精神吗?当我的呐喊被自己听见,中盾却似乎早有预见,我们都无暇再等待,成立中盾商学院。我们不倚山不傍海,我们却高山流水心自知:一手抓现在,一手展未来。

前些日子,见到我初创律所的老同事,他说那个律所已承担不起办公室房租,正计划退租散人。律所与律师,何尝不是这寻常浮世?造物弄人,有的十四岁垂垂老矣,有的十五岁风华正茂。

我们在哪,可能决定着我们是谁;我们是谁,又可能决定着我们去哪。沧海同行,各人自有答案。十五岁的中盾,感谢一路有你。

撰稿人:邓雷

邓雷律师简介

邓雷律师,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工作经历:

曾在多家PE/VC机构担任合规/风控总监,曾在多家私募股权基金及投行机构担任合伙人,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律风险研究中心副主任。

擅长领域:

股权及法人治理、投融资、并购重组、IPO长期辅导、数字资产合规、重大商事仲裁与诉讼。

工作业绩:

中国黄金集团系列并购案;

龙江航空公司并购及债务重组案;

鑫苑置业(XIN.US)ERP板块资产重组及股权融资案;

诺亚财富(NOAH.US)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纠纷仲裁案;

联拓集团(LAS.US)借贷纠纷及破产清算案;

Binance.com(币安)股权投资纠纷案;

Consensus Lab 比特币投资纠纷仲裁案;

某上市公司借贷与场外股票融资纠纷案;

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欣正实业发展总公司资产处置案;

人人投天津股权众筹服务纠纷第一案;

中石油下属全资子公司混改项目;

金彩山酒业股权重构及资产重组项目。

工作语言: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