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盾证券 | 2家创业板IPO批文失效!最高净利润20亿元!
2024-07-19 15:02:36
在全面注册制下,证监会的发行批文是12个月内有效,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按照自身安排在获得批文的12个月内择机进行发行,只要能在IPO发行批文的有效期内就有关质疑问题获得监管层认可,便可以重启发行,但如果超过了12个月,那么就意味着其此次IPO的终结,重启则需要重新排队报审。
2024年4月25日,新通药物时隔一年未完成新股发行,IPO批文已到期,是注册制以来首例未能在批文有效期内启动发行从而IPO失败的项目。
近日,有企业出现IPO批文到期的情况,为侨龙应急和润阳股份,其IPO批文注册时间分别为2023年6月8日和2023年6月29日,这两家企业均来自创业板。
2家批文到期企业
一、福建侨龙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8日注册)
发行人于2022年2月7日获创业板受理,于2023年6月8日注册生效,但时隔一年仍未完成发行,截至目前批文已失效,是注册制以来创业板首例未能在批文有效期内启动发行从而IPO失败的项目。
发行人定位于应急装备技术创新型企业,主要从事应急抢险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发行人销售的主要产品为供排水应急抢险装备,主要客户为全国各地市的应急管理局、城市管理局、水利系统、水务及防汛系统、消防系统、武警部队、大型石化及电力企业等国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
发行人从事供排水应急抢险装备制造过程中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定制化的底盘、泵体、外购金属件及电气元器件,主要供应商包括龙岩市方胜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底盘车代理商和利欧集团湖南泵业有限公司等液压泵供应商等。
发行人是国内较早采用液压驱动水泵技术的供排水应急抢险装备制造商,制定了我国现行有效唯一关于应急排水车辆的行业标准《排水抢险车》(QC/T1055-2017),填补了我国该项领域空白;通过长期的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了设计、研发、制造“龙吸水”供排水应急抢险装备的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累计获得已授权专利247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
发行人是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龙吸水”系列供排水应急抢险装备曾被科技部等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经水利部组织专家鉴定为“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总体技术指标及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多次抢险救援行动中得到验证。
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853.92万元、36,970.97万元和37,794.2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039.15万元、10,285.83万元和10,401.18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受外部客观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波动,报告期末在手订单金额同比下降。
2023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8.6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9.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4.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2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9.70%。对此,深交所要求其说明主营产品是否具有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3年1-3月营业收入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系:
(1)公司下游客户的采购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特点,一般上半年安排计划及预算,年中或下半年根据预算情况组织招投标采购,通常一季度是公司的销售淡季,销售收入规模较小。2020-2022年,公司一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15.96万元、579.46万元及5,884.22万元,同期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5,630.68万元、36,809.76万元及37,529.96万元,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例分别为3.30%、1.57%及15.68%。除2022年一季度收入金额及占比相对较高以外,其余年度一季度收入占比均明显较低。
(2)受2021年河南等地区特大暴雨等灾情影响,应急管理意识进一步深入,国家、各地政府及企业加快了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套进程,其中,消防救援领域加快采购,部分订单于2022年一季度集中交付验收,使得2022年一季度收入较高:部分消防订单集中交付验收实现收入5,189.29万元。
(3)2022年底外部客观环境波动的影响延续至2023年一季度,使得下游客户采购和订单验收等工作有所延缓。
2020—2022年,公司大流量供排水抢险车和移动泵站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9亿元、3.62亿元、3.63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在95%以上。发行人坦言,公司供排水应急抢险装备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此次侨龙应急IPO批文到期,或许是因为发行人的“板块定位”问题。全面注册制下,创业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二、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29日注册)
发行人于2022年3月18日获创业板受理,于2023年6月29日注册生效,但时隔一年仍未完成发行,截至目前批文已失效。
公司是行业技术领先的光伏企业,秉承“科技改变世界、光伏守护地球”的使命,践行“低调、实干、真诚、感恩”的企业文化,致力于实现给社会创造财富价值和清洁能源的企业愿景。
公司现有核心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片,是决定光伏发电系统性能的核心部件。根据PV InfoLink统计,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太阳能电池片销量均位居全球第三名,推动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14.32%。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单晶PERC电池片产能25GW,自主研发设计的N型TOPCon电池中试批量转换效率达到25%,将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14GW TOPCon电池生产线,光电转换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行业领先。公司在海外的大尺寸电池产能已超过5GW,有效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2020年、2021年、2022年,润阳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7.98亿元、106.17亿元、220.3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为5.13亿元、4.86亿元、20.39亿元。
2023年1-3月,凭借电池业务板块尤其是海外电池产销规模扩大,以及硅料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274.12万元,同比增长46.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329.62万元,同比增长228.9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36.77万元,同比增长226.41%。
同时公司也在招股书披露与行业和发行人相关的风险,其中,与行业相关的风险具体为:技术更新换代引起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产品结构不均衡、应对下游行业波动能力较弱的风险等。
此次润阳股份IPO批文到期,或许是因为发行人的“募资额”和“所处行业”等问题。
润阳股份当年编制的募投项目也是计划募资高达40亿元,其中补流金额高达15亿元。
据统计,自“827”新政之后,A股发行的募资规模最大的为华虹公司,募资金额为212亿元;但2024年以来,募资规模最大的为永兴股份,募资金额仅为24亿元。
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披露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时明确表示,光伏行业的中低端产能过剩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跌幅分别高达68.78%和44.75%;同时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475.9亿美元,同比下降4.9%,其中组件出口额更是同比下降5.8%。而2024年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在恶化。
结语
证监会下发的IPO发行批文有效期为12个月,原则上说,企业可以在IPO批文的有效期内择期选择发行的时间。但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的变故,基本上皆是在获得发行批文后的第一时间便启动发行程序。
对于IPO批文过期的企业,可以选择到期了意味着,重新启动发行是不可能的了,想A股IPO只能重新申请审核“排队”了。
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落实,从交易所、发行人到中介机构,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并建立了问责机制,以提升审核的公正性和效率,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新“国九条”对上市管理更加严格,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更要在确保合法经营的基础上,聚焦主业,同时不断创新,进一步向优质高质量企业迈进。